免费热线:400-100-1609

悠悠“香”愁

日期:2018-06-07 类别:文章返回列表页

悠悠“香”愁

倪邦瑞

去年谷雨后的第三天,我和爱人启程去台湾旅游,头天晚上年近90的二叔从宝岛特地打来电话告诉我:“你们来什么都不要带,就把我的最爱、台湾长不出来的东西带一点,这比什么好……”我一听便知道二叔说的是什么,连声说道:“二叔,都准备好了,您老就放心吧。”电话那一头传来了三叔愉快爽朗的笑声。

   记得小时候,父亲就告诉我,说他有个二弟不到20岁的时候就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,现在也不知是生是死。在那阶级斗争折腾的年代里,我们只能把这个没有见过面的二叔深深地埋藏在心里,从来不敢对外吐露一言半句,生怕招来政治上莫须有的嫌疑。

     我的老家在江淮之间的一个县城郊外,一座前厅后堂式的农家建筑在那个年代算是有点醒目,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是院子中央的那棵香椿树,有脸盆那么粗,树干高大挺拔,树冠像一把大伞一样地撑开,遮蔽着庭院一方天空。据说,香椿树是太爷爷栽的,可谁也没有依据考证。每年清明前,香椿树便抽出新芽,一两天就长出翠绿中泛着紫红的鲜嫩叶子,形状像羽毛,谷雨前后可采摘食用。父亲告诉我,二叔年少时在家最喜欢吃香椿芽做的菜,什么香椿芽炒鸡蛋、什么凉拌香椿芽,说越吃越香,越香越爱吃,可惜的是,这一走几十年,家乡的香椿芽他是没有口福了。

   有一年的春天来得比忘年早,花也开得格外鲜艳。刚过谷雨,一天上午,父亲突然接到县台办一个电话,称他的二弟从台湾回来了,让他到机场去接人。听到这个喜讯,父亲激动地热泪盈眶,非要和我一道去接二叔回家。

     50多年不见了,当年风华正茂的兄弟俩,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。回到家里,父亲和二叔抱头痛哭,诉说着离别的伤痛和思念。傍晚,母亲从香椿树上勾下一些新鲜的香椿芽,精心做了几个二叔爱吃的香椿芽炒鸡蛋、凉拌都香椿芽,还有干香椿芽烧肉,桌子上摆得满满的,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,二叔深深地闻着这久别而有十分熟悉的味道,情不自禁地说:“啊,好香,好香呀!”父亲则摸出一瓶珍藏了十多年的老酒对二叔说:“这酒,我藏了好多年,你不回来,我是不会动的。今晚我们哥俩好好地喝一杯。”二叔接过父亲斟的酒,一仰脖子喝了个底朝天,随后吃了一口凉拌香椿芽,像个孩子似的,连声说道:“好吃,好吃,真好吃……”

   酒席间,二叔说,台湾也有香椿树,但他怎么也吃不出家乡的味道。离家几十年,有限的海峡变成了无限的乡愁,家乡的香椿芽再好吃,怕是一辈子没有那个口福了。二叔呷了一口酒,红光满面地说:“是啊,家乡的好水土长出好香椿芽,现在方便了,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,多好……”那一晚,久别重逢的父亲和二叔一边品酒,一边追忆历史,畅谈未来,从中慢慢地品味香椿芽的醇香,品味人生的和美和人生的真谛,直到雄鸡报晓,他们才带着浓浓的醉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。

   二叔离开大陆时,母亲将去年收藏的干香椿打包装好,又拿了一些其他的土特产,让二叔带到台湾,并一再叮嘱二叔:“常回家,吃家乡的香椿芽,喝家乡的美酒。”二叔老泪纵横,不停地点头回应。回到台湾以后,二叔经常打电话给父亲,话题最多的就是古香椿芽,因为那“香味经久不息”的独特感受,让二叔对故乡多了一份思念,多了一份亲情,多了一份牵挂。

   一晃10多年过去了,二叔年事渐高,来回颠簸也不方便,但他对家乡香椿芽的情结依然如故,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浓烈。母亲每年都把上好的干香椿芽邮寄给二叔,我们做晚辈的,也总是千方百计抓住旅游或其他什么机遇,想办法给二叔捎去一些,尽量满足他的心愿。这么多年,我常想,二叔喜欢吃香椿芽,恐怕不仅仅是因为香椿芽味道香美,更多的是香椿芽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故土的情缘,是一种家的感觉,是一种永远的“香”愁…… 


分享到: